作者:VC照明 发布时间:2017-07-20
古老的青铜是早期人类文明的缩影,它几乎与文字、城堡、国家等划时代的事物同时诞生。研究青铜器是了解古文明的重要途径,绝大多数博物馆都会珍藏青铜器.
这些古老的艺术品,从造型,铭文到纹饰,都精美绝伦,令人叹为观止!
但是,到了博物馆,在灯光下,青铜器又是什么样子呢?
整个器物明暗对比太大,中间亮两头暗,无法细看全貌.
从上,下打灯,下部的面光能表现底部细节,但眩光会让参观者不适。
单纯从上部打光,展品立面暗,空间材料比青铜器亮,整个器物表现平实…..
可见,要让灯光把古老的的青铜器表现好,有很多地方需要考虑.
首先,古老的青铜器是一种铜锡合金,历经千年风霜,表面会形成一层青铜锈(深蓝,绿或红色),这层锈是会吸光,表面反射率低.这就意味着在普通灯光照射下,器物会比较暗
<建筑照明设计标准>(GB50034-2013)对于博物馆空间照度标准:
青铜器属于对光不敏感的展品,依此标准,照度值应在300lx以下
在这个照度下,表面有一层低反射率锈层的青铜器就会看起来很暗,它大概相当同照度下的陶瓷表面亮度的四到五分之一!所以,我们看到的青铜器都是暗暗的,或者一团亮,一团黑…...
那么,如何做好青铜器的照明呢?
有两个办法,一是提高照度,对于低反射率的青铜,只有提高照度,才能把材料做亮.
上图三星堆的浮雕与雕塑照明,前面这尊雕塑,按照常规照明方式,出来的效果与后面的浮雕差不多,整个场景比较暗淡,没有重点.设计师通过加大灯具数量,提高主雕塑的照度,整体照明层次就出来了,灯光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!
但是,这样展品表面照度会超出标准,怎么办呢?我们一般通过减少照明时间,使曝光量控制在一定范围来解决.如果使用智能感应就更好了.
当然,这个是我们国家的标准,其它国家的标准比较高,尤其是日本的,也许他们考虑了材料吸光性。
表5.2.8-4 博物馆陈列室展品国内外照度标准值对比 单位:lx
资料来源:<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培训讲座>(<建筑照明设计标准>编制组 编)
还有一种办法是加大对比度,一般展品的与环境照度比是3:1到5:1,对于青铜器,这个比例可以更大,以便突出展品
同时,我们还要控制周围环境材料,尽量使用暗色及吸光材料.这样,通过聚光在展品,达到突出展品的目的.
上图即采用提高展品照度,控制装饰材料反射率的方式,达到很好的照明效果
除了照度,我们还要考虑合适的色温来处理照明
博物馆室内照明光源色表可按其相关色温分为三组:
由于青铜器一般位于文物陈列室,故在照明时采用暖色温(<3300K),实际项目会用到2700K,3000K。
上图即采用暖色温,表现青铜器纹饰.
但是,对于一些青灰色或其它暗色的青铜器,可采用3500-4000K色温,体现青铜器的历史感,年代感.
最后就是灯光的显色性,<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>对于照明显色性方面的要求:在陈列绘画,彩色织物以及其它多色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,光源一般显色指数(Ra)不应低于90
由于青铜器色彩不是很丰富,一般采用显色指数90以上的光源就行了,对于R9也不必特别强调.
另外,除了照度、色温、显色性之外,我们还要根据器物的不同,考虑相应的照度方式,这些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讨论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