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发布时间:2016-04-06
博物馆展柜一般包括以下几类:
一、沿墙通柜
二、俯视柜
三、独立柜
四、壁龛
我们分别讨论如下:
通柜照明一般尺寸空间大,长3-10米,有的甚至更长,高度2-3米,靠墙而设.
其特点如下:
1:墙面与底部都有展品,一般墙用字画,衣物,展板等,需要做洗墙照明
2:底部设置小展品,需要重点照明
3:灯具一般设于顶部,靠墙用洗墙灯,底部展品用轨道投射灯
4:灯具下部与展品之间,隔一层格栅,格栅位置应高于外部档板,如此方能有效地防眩,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
5:考虑玻璃反射等,布光应偏向墙面,重点照明灯具应该用窄,中角,控制光斑尺寸,精准用光
另一种做法是顶部采用面光,或用宽光束角射灯,然后在下面布一块雾面压克力或磨砂玻璃,将灯具与展品隔开,由于玻璃与压克力有一定的辐射过滤作用,故能有效地实行光热分离,充分保护展品
这样,整个柜子被柔和的散射光打得通透,展品的细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,但不足的是整体照明太平实,没有层次.
同时也要注意玻璃与压克力的亮度,不能造成眩光
俯视柜
俯视柜尺寸扁长,比较矮,适于低头观众,故重点在藏灯布线
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沿着展柜顶部的四边,布一条45度斜角的硬灯带,朝下打亮展品,侧边四角则布置引线,一般不布灯,避免影响对面的观赏
俯视展品平面展品的比较多,故两两相对的灯条,需要将展品打匀,展品不能太宽
否则,中部无法布匀
由于光线朝下,眩光问题解决得比较好,但如果柜子比较高的话,对面的观众低头时可能出现眩光
另一种办法是在柜子四周,布置立杆式展柜头,此种方法比较灵活,但不足的是灯具外形影响整个空间.且从视觉方向,对展品有遮档作用.故应该严格控制灯具尺寸.
独立柜
独立柜四面玻璃,展品置于柜中,观众从各个方向观赏,独立柜有两种,一种有顶盖,一种无顶盖
有顶盖独立柜 无顶盖独立柜
有顶盖的独立柜,灯光作如下配置:
l 在顶盖四边,布置四至八只迷你小射灯,从不同角度向展品投光.根据展品大小及形状,确定灯具个数
l 灯具可选用光纤灯,或者2-2.5寸嵌灯,以前光纤灯比较多,现在大部分采用LED灯具.也有考虑成本原因,采用3寸左右的,35W的卤素灯,但这种灯具温度高,发热量大,对展品有一定伤害,用得越来越少
l 灯具采用窄,中角,以突出展品层次或立体感
l 若展柜空间大,需要布一些环境光,可在顶部中间设置柔和的面光,亦可照亮展品的细部.当然,也有的环境光设置在展品下部
另一种方式是在顶部或底部,设置面光,即顶盖里面布置灯管,灯带,然后下面盖上一层磨砂玻璃或雾面压克力,这样,整个展柜就布满了均匀柔和的光
这种方式适于展品反射率高,需要面光照明,窄光会造成反射眩光的情况
同时,应该注意面光的表面亮度(与环境光相比小于6:1),避免对观众造成眩光
无顶盖的独立柜,灯光作如下配置:
无顶盖展柜,灯光有两种布置方式,一种是外部打光,在天花上布置轨道灯,对展柜内展品布光.
一般采用窄角灯具,灯具从不同方向投射,灯具离展柜尽量近一点.
对于展品外形复杂的展品,需要多只灯具处理,一只灯具会在展品上形成暗区,给人感觉不舒服.尤其是人脸.
灯具离展柜太远,会形成很长的阴影,而且,光线会进入对面的观众,造成眩光
另外一种方式是在展柜四角布置立杆式射灯,对展品打光,这种布置适用于小尺寸展品,不足之外在于灯具对展品展示及游览者观赏
当然,无顶盖的独立柜,由于照明是从外部进入,基本本实现了光热分离,对于展品的辐射有一定的过滤作用.
壁龛
壁龛一般嵌入在墙壁,尺寸比较小,展品也比较小.灯具布置有两种方式:
一种是在顶部其布置面光,这对于小展品,可完全展示出展品细部,给观众一个全面观赏的空间
顶部布灯一般是在里面布置灯带或灯管,然后再盖上一块雾面压克力或磨砂玻璃,将灯光打柔和
另一种是在顶部布置2-2.5寸嵌灯,可调节投射角,对展品投光,该方式注意灯具防眩角最好在30度以上
展柜照明还应注意以下事项
l 背景最好用暗色的,吸光的材料,如此可吸掉多余的杂光,突出展品
l 如果展品小,希望突出细部,可在顶部或底部布置面光
l 对于金,铜等,采用暖色(2700K及以下),玉石,银器采用偏冷的色温,营造晶莹剔透的感觉(4500K及以下).
l 对于表面反射率低的展品,采用窄,中角度照明,强调层次及明亮对比.表面反射率的高产品,采用中,宽角度照明,或者面光,防止眩光.但对于部分展品,如银器,钻石,为营造闪烁效果,适当的眩
光是允许的
l 展柜展品比较珍贵,除控制紫外,红外辐射外,还需控制曝光量,最好增加红外感应,根据人流调整灯具的开关,亮暗.